古拉格群岛_第一章群岛之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群岛之舟 (第10/12页)

他的档案袋上的训令使押解队有点发怵)——这一切情景那个姑娘全看在眼里。可是那个人却没有看见这个姑娘(后来他多么惋惜!)。

    根据乱轰轰的人声和杂沓的脚步声,姑娘判断出这是专为这人腾出一间包房,就在她隔壁。显然是不许他和任何人来往。因此她更有意要跟他交谈。包房之间是不能看见的,但是车内寂静的时候可以互相听到。傍晚,车厢里安静下来了。姑娘在长椅上紧挨着栅栏坐下,低声向他打招呼(也许是起先轻声唱歌。这个举动本应受到押解队的惩戒,但是押解队睡觉去了,走廊里没有人)。陌生人听到招呼,按她教的办法,也坐到同样的地方。现在他们背靠背坐着,紧贴着一层三公分厚的隔板,二人的嘴对着板壁的边缘,让声音穿过栅栏,悄悄地对话。他们的头和嘴唇挨得这样近,好像是在接吻,但是他们彼此不仅不能接触至u,连看一眼也是办不到的。

    艾里克-阿尔维德-安德森听俄语的能力已经满过得去,讲话还有许多语病,不过基本上能够表达意思。他向这位姑娘介绍了自己奇异的经历(我们会在递解站里听到)。姑娘也把一个触犯了五十八河0条文的莫斯科女大学生的简单经历告诉了他。但是阿尔维德听得入神,他向这女孩子提出了好些有关苏联青年,苏联生活的问题。他所听到的和他以前从西方左翼报刊上以及他本人对苏联的正式访问中所了解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们谈了一个通宵。对于阿尔维德说来,这一夜一切都汇合在一起了:一个生疏的国度里的奇特的囚犯车厢;永远能在我们心中引起回响的夜行列车的有节奏的咔哒咔哒的响声;姑娘的优美动听的嗓音、她的低语、她的近在耳旁的呼吸——近在耳旁,可是连看她一眼也不能够啊!(他已经有一年半没有听见过女人的声音。)

    通过这位不可见的(而且可能是,而且当然一定是很美丽的)姑娘,他这才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俄罗斯。俄罗斯的声音整整一夜向他讲述着真情。一个人对一个国家的初次了解,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的。(在早晨他还将透过车窗看到俄罗斯的暗黑的草房顶——并将听到一位隐身的讲解员的凄切的低语。)

    是的,这一切就是俄罗斯:旅途中放弃申诉的囚徒“斯大林”包房隔墙那边的姑娘,回房睡觉的押解队,衣兜里掉出的梨,掩埋起来的炸弹,登上二楼的马。

    “宪兵!宪兵!”囚犯们欢喜地叫起来。他们高兴的是,下一段路程将要由宪兵押送,不用押解队了。

    我又忘了打引号。以上的话是柯罗连科亲自说的。诚然,我们见到蓝箍帽的时候并不欢喜,但是如果你乘“泽克车厢”遇上了钟摆,无论见到谁都会高兴。

    普通旅客在一个中途小站上车是需要一点本事的,可是下车有什么了不起?——先把东西甩下去,再往下跳就是了。而囚犯则大不一样。如果当地监狱的警卫队或者民警不来接车或者来迟了两分钟——得!列车开动了,这个作孽的囚犯就被拉向下一个递解站。如果真有个递解站把你接收下来,那还算好,又重新会发给吃的。但有的时候一直把你拉到这条路线的终点站,他们让你在空车厢里干等十八个小时,装上新犯人以后,再把你往回拉。到达原先那个车站的时候可能又没人来接,你又进了一条死胡同,又得在另一头坐等。要知道这整个期间是不给你供应伙食的!要知道你的口粮只开到第一个递解站。当地监狱马虎了,会计室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你已经转到图龙监狱的账面上去了。押解队没有义务拿自己的面包喂你。他们能把你这样晃荡六个来回(有过的!):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伊尔库茨克,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等到你在图龙的月台上终于看到了蓝箍帽,恨不得跑上去搂住他的脖子:我的心肝宝贝,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在“泽克车厢”里两天时间就能把你拖得精疲力尽,气都喘不过来,浑身麻木。所以途中遇到大城市,你自己也不知道哪样好:是再受点罪,快点到达目的地,还是放出去进递解站,稍微松快一下。

    但是你瞧押解队忙碌和奔跑起来。他们穿好军大衣走出来,用枪托敲打地板。这表示他们要全体犯人下车。

    他们先在车门踏板前面围成一个圆圈,你刚一从踏板上掉下去、摔下去或滚下去,他们马上从四面八方震耳欲聋地朝你齐声吼叫(这是专门训练出来的):“坐下!坐下!坐下!”几个人同时朝你喊,又不让你抬头看,这种手法具有很强烈的效果。好像在挨炮轰的情形下一样,你不由自主地龇牙咧嘴,手忙脚乱(你忙着到哪里去?),低低地弓着身子,赶上先下车的人们,和他们坐在一堆。

    “坐下!”是一个很明确的口令,可是如果你是个初来乍到的,你还不明白它的意思。在伊万诺沃车站的待避线上,我听到这个口令的时候,正抱着手提箱(如果箱子不是在劳改营里做的,而是外面的产品,它的提手总要拽断,而且总是在最要命的时候)往前跑。我终于把箱子放到了地上,也没有看别人是怎么坐的,就在箱子上面坐下了。我的军官大衣还不太脏,下摆还没有剪短,总不能穿着它坐在枕木上,或者坐在浸透臭油的沙子上吧!押解队队长——红润的脸蛋,厚实的俄罗斯面型——大步跑来,我都没有来得及弄明白他这是为什么,要干什么,就见他显然是要用那只神圣的大皮靴惩办我的罪大恶极的脊背。可是不知是什么阻止了他,——他竟然不可惜那擦得担亮的靴尖,朝我的箱子猛增一脚,戳破了箱盖。“坐一下!”他给了一句解释。这时我才忽然发现我像一座塔似地矗立在四周的犯人们中间。还没有来得及提出“该怎么坐?”的问题,我自己就已经明白了该怎么坐,于是就像所有的人一样,像门前的狗、门后的猫一样,穿着我那心疼的军大衣一屁股坐在地下了。

    (这只箱子我保存了下来。现在每当看见它的时候,我惯于用手指抚摸它的破口。它的破口不会愈合,不像身上的和心上的伤口。东西比人们更有记性。)

    这种坐法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屁股坐在地上,两膝势必抬起,重心移到后面,这样就不容易站起来,更不可能一跃而起。而且坐下来的时候要求我们挤得更紧些,使我们互相妨碍。如果我们想全体一齐向押解队扑过去——趁我们慢慢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先开枪把我们解决掉。

    让我们坐在这里,是为了等待“乌鸦车”(它分批运人,一次是拉不完的),或者是为了步行押送。他们尽力找隐蔽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