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盘_第二章私募新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私募新手 (第2/6页)

信吗?”

    “信。”

    “真的?”

    “江彬那么怂一个人,冒充他有什么好处?”

    听了这样的话,江彬突然想笑,大笑:“聪明,太聪明了。判断非常准确。”

    2合作契机

    在江彬和萧美伦第二次见面之前,两人通了一周的电话。每晚八点是他们的通话时间,前三天是他打电话给她,但从第四天起,她开始主动找上他了,通话时间也从最初的三五分钟延长到半个小时甚至更长。

    两个人聊了很多彼此的东西。萧美伦告诉他她仍爱着那个男人,讲了很多她和那个男人之间的事,于是他知道了她在午夜三点穿着拖鞋去找那个男人回家,而那个男人在国外时则乘车十多个小时去另外一个城市给她寄信,理由仅仅是那样会让她收信的日期提前三天。江彬也和萧美伦说自己还是个童子鸡,基本没什么类似的情感故事与她分享,眼下还得忙着找工作糊口。他们像朋友一样交流,任时光悄然流逝。她说话的时候,他常走神,因为他不太确定她是否存在。毕竟那个相遇的夜晚想起来不太真实,更多像是一种情绪,而不是像可以触摸得到的某个鲜活的人。

    那时江彬和苏震清已经很熟了,每次看到江彬抱着电话作诚恳状时,苏震清通常会摇头叹息。苏震清说这样的姑娘很平常,很多地方可以找到,她们在白天的人群中或许还能有些呼吸的力气,但当夜幕降临,她们内心蠢蠢欲动的欲望就按捺不住了,她们乔装打扮,她们放狼形骸。江彬不满苏震清把萧美伦理解成那种不安分的女人,他极力替她辩解,可当他提到“萧美伦”三个字时,苏震清愣住了。他说:“广滨市富诚信托的老总也叫萧美伦,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女人,唯一不好就是酗酒。前几天来海深市办事,莫非,你碰到的是她?”

    “怎会有这么巧的事?”

    正疑虑间,广滨市那边来了电话,说富诚信托要江彬尽快赶去应聘。此时苏震清恰好也高升了,出任广滨市海波证券主管新股发行事宜的副总,正好可以陪江彬一起去广滨市。

    萧美伦决定聘用江彬与她的一项决策有关,她打算在富诚信托旗下设立一家私募基金,就是后来由江彬掌舵的阳明投资。

    萧美伦出任富诚投资信托公司总经理时,只有三十出头。她雄心勃勃,一心要成为金融界出类拔萃之辈。国内关于投资信托公司的性质,一直模糊不清。它通常由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出资组成,也有的是银行下属机构,先天就有点四不像。有人说,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应该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也有人说,信托投资公司是金融“百货商店”什么都敢干。后者较前者在观念上更前卫、更新锐。萧美伦完全接受后一种观点,决心将富诚信托投资公司办成广滨市的“金融百货公司”她四面出击,涉足股票、期货、房地产、矿产投资、资金拆借…没过多久,萧美伦就迅速打开了局面,取得赫赫战绩。富诚信托投资公司由小变大,成为珠三角地区举足重轻的机构大户。

    2000年大陆股市又有了点戏,萧美伦打算与时俱进,成立一个国内流行的私募基金,并将其命名为“阳明基金”后因某些国情方面的缘由,阳明投资的资金绝大部分要靠自主募集,富诚信托转换成了合伙人的角色。

    其实,成立一家私募公司并非易事,起码需要满足六个条件:

    一、在某个投资领域(如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最好长时间稳定盈利过;

    二、制定包含资金的募集、投向、分成、风险控制等内容的说明书;

    三、有一批倾心相挺的富人,适时提供相当规模的资金;

    四、有完整的投研团队,密切跟踪市场的变化,及时制定交易计划和策略;

    五、有一套精密严格的系统,使计划能真正执行下去;

    六、因私募尚处于灰色地带,必须有能力化解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很显然,江彬那时并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而萧美伦找江彬来主持相关工作,看中的只是他当初做主持人时的超高人气,因为草创初期,阳明投资最需要关心的不是绩效,而是金主们的资金注入。

    当时在江彬脑子里就只想着一个任务,这个任务不是为客户赚钱,而是找到新的投资者,挖掘大客户。每天,江彬得给他不认识而他们也不想和他说话的人打上50个电话。人们总是把电话挂断,江彬必须不停地打,才能找到愿接电话的人。他不断地寻找打电话的合适对象,那些到处捐钱而又不是公司客户的企业家最有可能接到他的电话。

    多数时候他们总会让秘书挡电话,如果江彬知道了秘书的名字,那么差不多算是接通了要找的人。因为多数做金融投资的老板对他们的秘书很差,只要能表现出任何一点儿毫无心计的善意,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一旦成功地和他们见面,江彬就会抓住机会,批评他们的投资组合如何如何不妥,敦促他们买他建仓了的股票。离开时他手里总会多一份理财委托书,一般很少落空。

    会面过后,江彬还会跑到大厦顶层,然后层层往下,挨个敲门,看有谁想和他聊聊股票。任何标有“权益”、“资产”或者“证券”的房间都是他的捕猎对象,除非有人知道如何阻止他进入办公室。尽管江彬从楼上到楼下的命中率不高,不过如果他去过那些办公室的话,至少不用再打那么多冰冷的电话。很快,金融街被他搜遍了。要有时间,江彬还会租一辆车到图书馆,看报纸上关于当地首屈一指的人物的报道。他会抄下好几十个名字,用随身带的零钱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直到约好一次会面为止。

    富诚信托的声望,江彬的知名度,加上自始至终执着不懈,募资工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