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较量 (第3/5页)
伦果真照着做了,也确实得到了这样的体会,便连连点头。 齐有为说:“你给估个价。” 宁海伦说:“咱们蓝海田黄石的时价是每克四千元,而前不久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块150克的田黄石印章拍出了790万港元的天价,可见田黄石的行情!而你拿来的这块田黄石约莫有五千克,实属罕见,加上品相也很好,在店里卖的话,至少二百万,如果上拍卖会,就不好说了,翻两番翻三番都是可能的。”说完这话,宁海伦便禁不住又问“究竟是谁的东西啊?” 齐有为说:“张先令的。” 宁海伦撇了撇嘴:“我早知道你不会有闲钱买这个的。” 齐有为呵呵笑着,把锦盒盖子盖上,说:“我哪像你呀,家财万贯,富得流油。” 宁海伦问:“张先令是怎么淘到这块宝贝的?” 齐有为说:“有一次张先令在南方某城市的古玩市场转悠,在一个古玩店里他一次就淘得了三件寿山石印章,他自感很满意,便和店家结识了。机缘巧合,这一年他再次来到这个城市出差,又逛到了这家店。老板热情地邀他进来,并神秘地向他推荐说,有一个给人代卖的上好的寿山石。老板从柜台下取出一个脏兮兮的花布盒子,从里面端出一方印章来。‘当心,这是一个老板拍回来的,只是最近生意周转不过来,才割爱的。’张先令在老板的叮嘱声中抱着这块石头走到阳光下,细细端详,内心不禁狂喜,‘看这黄橙橙的石质,表面的金沙皮特别得细腻,里面的格和萝卜丝纹都清晰可见,必是田黄石无疑!’这田黄虽然同属寿山石,但却比其他种类的寿山石价值高了不知多少倍。于是张先令不动声色地和老板开始了讨价还价,为了掩饰心中的喜悦,也为了稳定情绪,张先令一连抽了6根烟,价格终于谈拢了,至于最后的成交价,张先令一直不愿意透露。他说,这是一场心理战,这其中的度是很难把握的,见到好东西要眼睛一亮,买东西时要眼睛不亮心里亮,眼睛一放光,那么高出的价位就会高出一倍之多。买东西是一种艺术,这需要在市场上历练。对于张先令来说,全国的古玩市场80%他都跑过,南京的夫子庙,安徽的城煌庙,湖南的清水塘,湖北的香港路,上海的城煌庙,北京的潘家园、琉璃厂等等,逛市场——买东西——挑毛病,对古玩商的各种心理状态已经烂熟于心。在砍价时,有时还得玩一些小心思,比如,看上一样物件,却假装因为价格不合适,做出走的姿态,脚步要非常坚定,要快,而砍价时压的幅度也要有度,这是多年积累的经验。” 宁海伦说:“张先令真是人精,魔头!他的宝贝怎么会让你拿着,还到处显摆?” 齐有为用食指按住嘴唇,说:“千万别嚷嚷!张先令不知道我把这块田黄石拿出来让你看。他是让我好好研究一下,然后写一篇对田黄石的深度介绍,继而披露他手里存有真品田黄石,以显示他的收藏力度。现在张先令看到徐涛把拍卖公司经营得虎虎有生气,心里着急。他最怕收藏家协会会长一职花落别家,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他是国企老总出身,干这个套路多得是!”宁海伦感觉若论谁做收藏家协会会长最合适,当然是家学渊源、知识扎实的于博彦,那半路出家的张先令算个什么?于是,她问齐有为:“我说的话你喜欢听吗?” 齐有为说:“当然喜欢,否则,深更半夜我往你家里跑什么?” “那好,我如果出个主意,你听不听?” “只要是好主意,我肯定听。” “那好,我的这个主意还就是好主意,你听好——以你们报社的名义,在博物馆展厅举办一次收藏品鉴赏和免费咨询活动,让张先令、于博彦、韩德庐、徐涛、金铁文这些人悉数上阵,邀请全市十个以上专家坐在一旁旁听,可能的话,北京、天津的专家也叫几个来,既是助阵,也是裁判,都让他们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安排三百个观众。台上的鉴定专家孰优孰劣会让台下的观众一目了然。届时全市新闻媒体一起上阵,把文章做大,声势造大,收藏家协会会长一职应该花落谁家,自然水落石出!”宁海伦说完,就微微哂笑,看着齐有为,期待着他的反应。 而齐有为瞪大眼睛愣了约莫两分钟,然后才说:“真有你的,聪明绝顶!有时候市里蓦然间搞了什么活动会让老百姓莫名其妙,其实都是有高参、有来头的!” 此时伯母就又给齐有为的杯里续了白开水,她现在特别赞赏齐有为的这句话:不论市里搞了什么活动,无一不是有高参、有来头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没有宁海伦说了一句谎,于博彦也不会到她家里来;而她们母女如果不是对于博彦爱心过切给他喝壮阳汤,于博彦也不会迁怒于她们;而如果没有于博彦中途退场,也不会惹得宁海伦深更半夜勾来了着三不着两的齐有为;而如果齐有为不提张先令要竞争收藏家协会会长一事,宁海伦就想不出这个动议! 齐有为答应,明天就和总编辑金铁文细谈这个动议。宁海伦补充说,别看你们报社做了一些无偿的组织工作,会麻烦一点,殊不知这对你们提升报纸信誉和发行量,最终增加经济效益会大有裨益,你说对不对?齐有为如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 那天晚上齐有为在宁海伦家磨叽到十一点多才走,而伯母就坐在旁边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生怕他们激动起来会说出走板儿的话,做出走板儿的事。宁海伦对此十分反感,但她也没有办法。她怎么知道,母亲已经把事情看准了——她要把女儿全须全尾分毫不差地交给于博彦,其他男人有敢动女儿一个手指头的,她就跟他玩儿命! 转过天来,齐有为就真和金铁文一本正经地谈了邀请有关专家和观众在博物馆举办古玩鉴赏和咨询会问题,谁知竟与金铁文一拍即合,金铁文说,最近我也正琢磨这个问题呢! 于是,说办就办,这对各方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既然如此拖个什么劲儿?接下来,《艺品周报》就开始打广告,开始对有关专家下请柬和邀请函。谁知,《艺品周报》说博物馆展厅届时将有三百个观众席位,可是打电话和亲自跑到报社报名的观众已经突破了三万人!让人连想都不敢想!齐有为见此哈哈大笑——他这个二手高参当得不错不是?金铁文见此微微哂笑——他在权衡自己在鉴赏会上将作何表现,那也是颇费脑筋的事!而宁海伦听说以后莞尔一笑——她为于博彦人为地搭建了一个比武的平台,哥们儿,你可不能给俺掉链子! 但几个被举荐坐主席台的人却表现各异,韩德庐接到邀请函以后感觉无所谓,有那么多大将在场,大不了自己不说话,少说话,除此还能怎么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