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12/18页)
不响,紧闭着嘴唇在思索着本朝的历史,可有类此的先例?应付的办法如何?想来想去,还只有康熙诛鳌拜的那一件事。但今昔异势,无拳无勇,在此时此地是一无可以作为的。 “如今怎么办呢?”东太后又说,只拿忧伤的眼神望着她。 她的思路被打断,茫然地问:“什么怎么办?” “我是说存着我那儿的那个旨稿。” “还存着!” 东太后一扬“这不是办法吧?”她迟疑地表示不妥。 “除了跟他们耗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 东太后默然,有句话想说不敢说。 而西太后显然是负气了“谁也别打算让我低头!”她大声地说,脸涨得通红“我只有两个办法。” 肯说办法就好。东太后急忙接口:“有办法就快说出来商量。” “咱们召见他们那一班人,倒要问问他们,这样子‘是诚何心’?” 用他们旨稿上的话来质问,针锋相对,倍见犀利,是好词令,但是不过口头上徒然快意而已,东太后乱摇着手说: “不好,不好!”“那么就耗着,看谁耗得过谁?难道天下就没有公议了?” 东太后倒抽一口冷气,这些办法说了如同未说,但也知道她此时是在气头上,越说越气,不如等她稍微平静一下再谈。 于是她站起身来,抑制着自己的情绪说:“meimei,我虽不中用,事情大小好歹也还看得出来。我何尝不生气,不过想到有句话,你我今天的身分倒用得着。” 东太后很少这样能够在语气中显出大道理来,西太后不由得注意了:“jiejie,你想到句什么话呀?” “有道是‘忍辱负重’。” “那也要忍得下去才行啊。” “正因为不容易忍,要能忍了下去,才更值钱。”东太后又说“meimei,你一向比我有决断,拿得起,放得下,我就靠你了。你慢慢儿想吧!” 说完东太后就走了,留下西太后一个人在小书房里独自筹划,想来想去,手里没有可调遣的力量,一下子制不了肃顺他们的死命,这口气在热河是无论如何出不成了! 东太后在烟波致爽殿,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越想越害怕,外面却又一次一次来密奏,因为八大臣的决意“搁车”人心非常不安,这也许是实情,也许是太监的张皇。她方寸已乱,无法细辨,只觉得有再跟西太后去谈一谈的必要。 正好西太后也出来了,两人相遇在素幔之下,同时开口,却又同时缩住了话,终于是东太后让西太后先说。 “我想把近支亲贵都找了来,咱们问问大家的意见,你看行不行?” “这倒是个好主意,可惜办不到。”东太后摇摇头说。 “何以呢?” “肃顺他们说过,太后不宜召见外臣。” “有这话?”西太后讶然地“我怎么没有听说?” “这是双喜不知从那儿听了来告诉我的。还有呐,六爷来了,杜翰就想拦着他,不叫他跟咱们见面,说叔嫂要避嫌疑。” 西太后越发诧异:“这话我更不知道了。” “我怕你听了生气,没有告诉你。” 西太后投以表示心感的一瞥,把双眉皱成一结,哑然半晌,以近乎绝望无告的声音问道:“照这样子说,咱们不就是让他们给软禁了吗?” 东太后不作声,眼圈慢慢红了。 “这不是哭的事!”西太后只管自己走到廊上,望着西南天际,遥想御辇到京,群臣接驾的光景,不自觉地吐出一句话来:“到那一天,还容不得我说话?” 于是她走了回来,取出一个蜀锦小囊,默默地递到正在发愣的东太后的手里,小囊中装的是那方“同道堂”的图章,回到东暖阁,东太后亲自以抖颤的手,在痛驳垂帘之议的旨稿上钤了印,连同董元醇的原折一起发了下去。 端华的“掐脖子”的绝招,终于迫得两宫皇太后“投降”了!顾命八臣,大获全胜,喜不可言。但等“明发”一下,所引起的反应极其复杂,有的惊骇、有的叹息、有的沮丧、有的愤怒,但也有许多人体认到顾命大臣赞襄政务的权威,在打算着自己该走的路子。 不过这些反应或者存在心里,或者私下交谈,都不敢轻易表露。唯一的例外是醇王,看到“是诚何心”那句话,愤不可遏,声色俱厉地表示,且“走着瞧”余怒不息,还要再说时,让“老五太爷”喝住了。 就在这外驰内张的局面中,奉准到行在叩谒梓宫的胜保,仪从烜赫地到了热河。 胜保也是大行皇帝所特别赏识的一个人,却也是肃顺所忌惮的一个人。他姓苏完派尔佳氏,字克斋,隶属于镶白旗,原是举人出身,却由顺天府教授升迁为詹事府赞善,成了翰林。咸丰二年,由文转武,在安徽、河南很打了几个胜仗,赏花翎赏黄马褂、赏“巴图鲁”名号,凡是一个武官所能得到的荣宠,很快地都有了。 到咸丰三年七月,怀庆解围,胜保乘胜追击,由河南入山西,克复洪洞、平阳,被授为“钦差大臣”代替大学士讷尔经额督师,节制各路,特赐康熙朝的“神雀刀”等于尚方宝剑,二品的副将以下,贻误军情的,可以先斩后奏。这时胜保才三十岁,踌躇满志之余,刻了两方闲章,自鸣得急,一方的印文是“十五入泮宫,二十入词林,三十为大将”另一方配合他的姓和“克斋”的别号,想了双关的四个字:“我战则克”但山东人不以为然,不叫他胜保,叫他“败保” 到了英法联军内犯,僧格林沁和胜保督师力保京畿,八里桥一仗,胜保负伤,仗虽打败,无论如何总是在打,而且胜保还颇有不服气的表示,这就跟士无斗志的城下之盟,不可同日而语了,因此“抚局”还不算太棘手,而胜保的“威望”也没有丧失多少。 就在办理“抚局”的那一段期间,胜保跟恭王拉上了关系,文祥与朱学勤定计,把他从前方找了回来,目的就是要他到热河来示威。肃顺最看不起他们自己满洲人,但对胜保却不敢小觑。当然,比起那些昏聩糊涂的八旗贵族来,胜保可以算得文武全才,令肃顺不能不另眼相看。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胜保以年羹尧自命,骄恣跋扈,根本就没有把载垣、端华、肃顺这一班人放在眼里,如果敷衍得不好,他是什么令人难堪的事都做得出来的。 因此,胜保一到热河,气派排场比恭王还大,随带五百亲兵,层层护卫,等于在天子脚下设置了钦差大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