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_第五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一章 (第10/10页)

定十二名,三年一挑,挑到那天去应点,要请十来个保镖护送…。”

    “慢点,老张!”李用清打断他的话说“这是为什么?”

    “为了怕绑票,”张福解释库兵何以应点之日要防被掳:“入选库兵有正选,有备选,正选应点不到,马上由备选补上,所以绑他只要绑一个时辰,应点时辰一过,煮熟了的鸭子飞走,放了他也就没用了。”

    “这样看起来,库兵的身价不得了。”

    “是啊!补上一个名字,总要花到一万银子,应点不到,往后的好处不说,起码一万银子就算扔了在水里。”

    “那么,”李嘉乐问“库兵入库,到底有点什么好处?说偷银子是藏在谷道里面,可有这话?”

    “怎么没有?”张福问道:“外省解银到部,怎么样入库?

    李老爷见过没有?”

    “没有。你细细说来我们听。”

    “外省解银,每一万两解费六十两,这归管库司官跟书办分,库兵是没分的。库兵的好处,就是搬银子入库的当儿偷银子。进库的时候,衣服都要脱光,库里另有衣服,不过,这一身衣服也不能穿出库。光身进去,光身出来,寒冬腊月也就这个样,所以库兵非精壮的小伙子不能干。这还有个道理,小伙子中气足,提得住气,如果年纪一大,提不住气,就补上名字也没用。”

    “这又是什么道理?”李用清问。

    “就是这位李老爷说的,”张福指着李嘉乐答道“为的是能在谷道里藏银子。本事最好的,一次可以藏十两一个的银锞子八个。”

    这不是骇人听闻之事?但张福言之凿凿,说在东四牌楼有一新药铺,专有一种要有门路的人才能买得到的药,服下能使谷道交骨松开。偷银的方法是用猪网油卷银锞塞入谷道,不过即令年轻力壮,提气支持,亦至多只能容纳半点钟的工夫。

    “这个法子在内库就用不着了,内库多是五十两一个的大元宝,那里也偷藏不下,所以内库库兵,入库用不着脱光衣服。”

    这一说,是个反证,李嘉乐点点头又问:“还有什么偷银的法子?”

    “冬天要当心,有个换茶壶的法子。库里的空茶壶拿出来,照例揭开盖子,往下一倒,表明没有东西在里头,冬天就两样了,茶水冰冻,拿银锞子冻在里面,就倒也倒不出来。”

    “说破了不值钱。”李用清觉得这顿大酒缸请得不冤“真正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然而细想一想,总觉得有些荒诞不经,所以事后又去请教部里的老司官“谷道藏银,事诚有之。”那老司官笑道“不过说得太玄了。两位请想,十二名库兵,每人偷银八十两,一次就是九百六十两,解饷入库之日,库兵进出好几次,这要偷漏多少?年深日久,不都偷完了吗?”

    虽是以常理度测,却足以破惑。但库兵裸体入库,这个规矩历数百年不改,总有道理在内。二李都觉得虽不可全信,亦不可不信,决定去看个明白。

    一看果然,库兵进出,无不赤身露体。出库还有一番很特别的交代:跨过一条长凳,双手向上一拍,口中喊道:“出来!”表示股间、肋下、口中都不曾夹带库藏。

    “能抓住他们验一验吗?”李嘉乐问。

    “不能!”李用清摇摇头。

    李嘉乐废然而叹:“看起来,就是有弊也无法查了。”

    而阎敬铭却查出来一项极大的弊端。其实也不用查,弊端已摆在那里,只看有没有决心整顿而已。

    查银库那天,阎敬铭找管库的郎中姚觐元来问:“掌天平的是谁?”

    “是书办史松泉。”

    “领我去看天平。”

    领到出纳之处,只见史松泉一身服饰,异常华贵,阎敬铭先就大为不悦。正在提倡俭朴节用的他,认为史松泉逾越体制,败坏风气,而看他的服用,钱从那里来,更不可不问。

    “你这一身衣服很漂亮啊!”他斜睨着大小眼,冷冷地问。

    “回大人的话,”史松泉答道:“都是旧衣服。”

    “砝码是旧的不是?拿来我看!”

    银库有好几架天平,大大小小的砝码不少,等取到了,阎敬铭却不看,只吩咐包好。

    “送到工部去检验。”他对李嘉乐说“你亲自送去,面见工部堂官,说我重重拜托,即时检验,立等结果。”

    李嘉乐奉命唯谨,带着从人,捧着砝码,直奔工部,请见堂官。正好翁同和在部里,他的侄子翁曾源是李嘉乐这一榜的状元,世交原就熟识,区区小事,做“老世叔”的当然照办。立时找了制造库的司官来,一检验之下,大小砝码,有重有轻,符合标准的,十不得一。

    回到户部复命,阎敬铭还在坐等,将检验过的砝码,逐一清查了上面的记载着的轻重不等的差额,接着便传召待命的银库郎中姚觐元。

    “你看!”他指着砝码问道“你怎么说?”

    姚觐元早就知道有此结果,何用看得?“回大人的话,”他说“银库重进轻出,向来如此。咸丰以后,库里存银,大为减少,也要存到七百万至九百万。偷窃之事,在所不免,一两百年,不靠重进轻出来弥补,难道倒请堂上大人分赔不成?”

    “你倒还振振有词?”阎敬铭说“照你的说法,重进轻出,是为了弥补偷漏,完全为公,然则你倒说给我听听,重进轻出是什么个规矩?进,每两银子加重多少;出,每两银子减轻多少?不能借弥补为名,漫无稽考,你拿帐来给我瞧瞧!”

    “这那里会有帐?”

    “原来没有帐?”阎敬铭说“那将是混帐!”他吩咐“当月处”值班的司官“将史松泉拿交刑部。”

    史松泉就在堂下,听得这话,便想开溜,无奈从阎敬铭到部,雷厉风行,毫无瞻顾,当差的大小官员懔然在心,当然容不得史松泉脱逃,一把抓住,立即备文咨送刑部讯办。

    “我久闻你把持公事,劣迹多端,你今天就移交了公事,在家听参。”阎敬铭对姚觐元说“这对你已经算是客气了!你心里要明白。”

    这是警告姚觐元不必去钻营门路,希冀脱罪。解职的官员,与平民无异,如果不知趣,不听话,随时可以步史松泉的后尘,吃上官司。

    姚觐元识得利害,乖乖移交了公事,在家听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