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_卷二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九 (第7/9页)

尚且可以免罪,而吏员犯了轻微的罪过,独独不受到赦免,致使大赦之法不能通行,开生之路受到阻塞,上违古代典宪,下悖现时法律,依臣之愚见,认为应当停止。”书表奏上以后,世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一年,源怀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凉州大中正。源怀向皇帝上书说:“南方贼寇游弋于长江、扬子江,经常挑起战乱,骄奢yin逸之风日益滋长。其贵臣重将,所剩无几,崇信jianian佞之徒,亲昵阉宦之人,内外离心离德,骨rou猜忌叛逆。萧宝融在荆郢僭位,其雍州刺史萧衍率军向东攻袭,上游的军队已逼近其京城郊野。广陵、京口守将各自持兵而两边观望,钟离、淮阴一带相互鼎峙而静观得失。秣陵孤立危急,闭门不出。江南的君子小人,全都遭受灾祸,翘首北望,朝不保夕。这实在是上天赐予的大好时机,实行吞并的难得机遇。我朝可以乘其萧墙之衅,借其分崩之机,发兵向东占据历阳,兼程指向瓜步,沿长江镇戍,直达于荆郢。然后振奋我军雷电之威,广布我朝山河之信,那么长江西面之地,不用兵就自会来降,吴会一带地方,指日可以占领。昔日王士治曾经说过,孙皓倘若暴死,另外拥立贤主,其文武之官,各得其任,就会是我们的劲敌。如果萧衍举事成功,其上下同心一致,那么非但我朝今后图谋很难,而且会使我扬州境内受到危逼。为什么这样说呢?寿春距离建邺,只七百里地而已,那一带的山川水陆,萧衍都十分熟悉。倘若江南没有风波,其君臣效力尽职,借水凭舟,转眼而至,寿春都不能自保,对江南又能怎样呢?如今萧宝卷政权有土崩瓦解之势,其边城无援军救助,扫荡长江地区,的确就在今日。臣蒙受皇上深重的恩幸,以上想法不敢不照直陈述。”世宗下诏说:“不君不臣,是江南的常弊,有粟不食,那也就在于此。上天将要消亡它,诸臣又愿攻取它,人事天道都顺应,谁说不是大好时机?而且养虎遗患,是仁者所不为。况且十月五日,萧衍军已从水路大举进攻,江南大伤小亡之势,久来应有所定。假使上天惩罚萧宝卷,萧衍获胜,那么萧衍主佐江南,必然又是乱亡遗孽,皇灵怎能长久保。。他呢?如今朕所倚仗的,正是由于南方百姓企望圣德,边地书信相继而至,对于痛苦劳悴的百姓,理应救助接济。如果像这样做,扬州的兵力,已经配积不少,只需速速派任城王元澄,委付他进行处置,另外加以慰勉,令其筹划边地战事的计策。”后来由于萧衍举事成功,就将此事停止下来。

    源怀又上表说:“昔日世祖仙逝,南安王在位,出外祭拜东庙,被贼臣宗爱所弑。当时高宗避难,潜藏在园苑之中,宗爱图谋不轨,皇位尚未确立。臣之亡父先臣源贺与长孙渴侯、陆丽等人迎立高宗,继承皇位。陆丽由于怀抱高宗入宫,为高宗所亲近和赏识,被封抚军大将军、司徒公、平原王。兴安二年(453),朝廷追论定策之功,进封先父爵位为西平王。皇兴末年(471),显祖准备传皇位给京兆王。先父当时都督诸将,屯驻在武川,被征召到京师,特地向他征询意见。先父坚持认为不可,显祖许久才同意他的意见。就令先父持节将皇帝玺绶授予高祖。到了太和十六年(492),陆丽之子陆睿呈状于秘书省,说他的亡父与先父迎立高宗,朝廷追记其功,封陆睿为巨鹿郡开国公。臣当时回乡为母亲守丧,未能依例受封。到了太和二十年(496),授任臣为雍州刺史,在出发之时,面奏先帝,申述先父往日的功勋。当时皇帝命臣暂且赴任,不久当另有裁断。及至二十一年,高祖驾幸雍州,臣又向皇帝陈说,当时蒙圣上敕旨,说待将臣召回朝廷后定当封授。自从高祖晏驾之后,就再未提及此事。臣私下考虑先父在远曾迎立高宗,使大魏江山不坠;在近则效力于显祖,使社稷有归。像这样的功勋,超出当世。陆睿凭他父亲之功而获得河山之赏,臣有家勋,却未沾茅土之赐。得失悬殊,请圣上予以裁断处理。”皇帝下诏说:“朝廷老前辈元丕,所说的情况与你申述的一样,访之于史官,其言大体也是如此。可依例授爵为冯翊郡开国公,食邑九百户。”

    皇帝又令源怀任使持节,加授侍中、行台之职,巡行北部边境六镇、恒燕朔三州,赈济贫乏,兼采风俗,考论官员政绩名次,所有事情的得失,都由他先行决断然后上奏。自从京都迁到洛阳,北方边地遥远,加之连年大旱,百姓贫困不堪。源怀奉命巡行安抚,赈济有方,及时转运,通济有无。当时皇后的父亲于劲势倾朝野,于劲之兄于祚与源怀原先就有婚姻之亲,当时任沃野镇将,颇多受贿之事。源怀将要巡行到他的镇所,于祚出城在道旁迎接,源怀根本不同他说话,即刻弹劾于祚并免去他的官职。怀朔镇将元尼须是源怀年轻时的好友,也多有贪污受贿之事,他置酒宴请源怀,对源怀说:“我的生命是长是短,全在于你一句话,难道不能对我给以宽待吗?”源怀说道:“今天的聚会,乃是源怀与故友饮酒之处,而不是判断案情之所。明天到公庭之上,才是令人检举镇将罪状的地方。”元尼须无言以对,惟有流泪而已。源怀不久就上表弹劾元尼须。他奉公不屈,都皆如此类。

    源怀又向世宗上表说:“自景明以来,北方边地连年遭受旱灾,高原陆地,不适于经营养殖,只有少量水田,尚可耕耘。然而各镇主将和幕僚,擅自占有丰腴的田地,把贫瘠荒芜的土地给予百姓,百姓因此而困敝不堪,这种现象日益严重。特请求将各镇的水田,就地分给普通百姓,先贫后富进行分配。若因分配不公平,有一人怨愤而上诉者,镇将以下连署之官,每人扣去一季的俸禄,有四人以上上诉的各扣去俸禄一年。北方边镇,事情与内地不同,往日设置官职,完全没有差别。单就沃野一镇而言,从镇将以下达八百余人,黎民百姓怨声载道,都说官员繁冗。边地事情不多,确实少于京城地区,请求将各镇主帅的属员减去五分之二。”皇帝下诏说:“你的奏表具有抚恤百姓之心,已敕令有司全部依允所奏之事,下达施行作为永久的标准。像这类不能使百姓得益,有损教化伤害政事的现象,你可全部列举上报朝廷。”当时百姓被豪强欺凌压制,多年来积累的冤情太多,一时间前来申诉的,一天就有上百人。源怀对有利于北方边地的事,所收集上报朝廷的,共有四十余条,都被嘉奖和采纳。

    正始元年(504)九月,有边报说蠕蠕部将率十二万骑兵六路并进,想要直趋沃野、怀朔,南侵恒州、代州。世宗下诏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