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六 (第6/9页)
要尊崇高祖的德行,使祭祀遍布天下,不关乎太庙的牌位,独自在外地贡奉祭品。汉宣帝的父亲,也不是有功勋德行之人,虽然不追尊,不也是可以的吗?伯父的名称,本是表示尊卑的称呼,何必要依据古代制度而说不同类呢?又说君臣同列,叔嫂同室,大概是因文穆皇帝从前履行臣下礼节,因此有疑惑。《礼记》:“天子的嫡长子还是士人。”宗庙祭祀难道不能同室吗?而且晋文王、景王同为一代,议论的人说,世代限于七代,牌位没有固定数目。昭穆相同,表明有同室的道理。礼制中既有合祭,叔嫂有何顾忌?依礼仪士人祖先立牌位一个庙,哪没有媳妇公公同室的呢?如果专以同室为疑问,当可再议迁移毁弃。庄帝迫于几个meimei的请求,这篇文辞的意思是黄门侍郎常景、中书侍郎邢子才替他拟成。 庄帝又追尊哥哥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元或又当面规劝说:“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而行事不循法度,让后世如何看待您的作为呢?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种事。希望割舍兄弟情意,使名器没有差失。”皇帝不听从。等牌位进宗庙,又下令百官都陪同跟随,全依皇帝的规格。元或上奏疏,以为从中古以来,直到近代,崇敬父辈,褒扬功德,才有皇号,终究没有帝名。现在如去掉帝字,仅留下皇名,推求古代义理,稍微有些依据。又不被采纳。 尔朱荣死去,授任亘壁为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领部众在北方反叛,诏令元或防守河阴。等尔型坚率领部众忽然到达,五盛出塞抠盟,被贼寇擒获。见到金朱兆,元或言辞神色不屈不挠,被胡人殴打致死。出帝追赠他为太师、太尉公、雍州刺史。 元或风度优美,善于进退,视听之中,很有规范。他博览群书,不做寻章摘句的学问。所著文章虽然大多亡佚,仍有流传在世间的。然而任官不能清廉自持,所推举的衹有亲戚,为有见识的人所讥讽。没有儿子。 弟弟孝友,年轻时受到赞誉,继承封爵为淮阳王,屡经升迁至沧州刺史。行政温和,喜好施行小恩惠,不能廉洁,然而没有侵犯别人利益,百姓也因此感到便利。孝静帝在华林园宴请齐文襄王,孝友因醉称赞自己,又说陛下答应赐给臣下才能。皇帝笑着说:“我时常听说淮阳王自夸清廉。”文襄王说:“临淮王的心意是舍弃罪过。”于是君臣都欢笑而不治罪。 孝友明白施政道理,曾经上奏疏说:法令规定:一百家为党族,二十家为闾,五家为比邻。一百家之内,有头领二十五人,征发都免除,辛苦欢乐不均衡。羊少狼多,又有逐渐侵吞。这造成的危害很久了。京城中各里巷,有的七八百家,仅一个里正、二个佐史,各种事务没有缺略,而何况外地州郡呢?请依照旧El设置,三正的名称不改变,而一百家分为四间,每间分为二比。合计一族节省十二个男丁,得到十二匹资绢。统计现在管辖的户口,共有二万多族,一年缴纳资绢二十四万匹。十五个男丁中出一个兵士,共得一万六千兵士。这是富国安民的道理。古代诸侯娶九个女子,士人有一妻二妾。《晋令》:各王设置侍妾八人,郡公、郡侯六人。《官品令》:第一品、第二品有四个侍妾,第三品、第四品有三个侍妾,第五品、第六品有二个侍妾,第七品、第八品有一个侍妾。这是用来整饬家内女子教化,增广后嗣的。增广后嗣,是孝道;整饬女子教化,是礼仪。然而本朝忽然抛弃这个数额,由来已久。将相多娶公主,王侯也娶皇后的家族,所以没有侍妾婢女,积习而成常制。妇人多幸运,生逢这个世代,全朝大多没有侍妾,天下恐怕都是一个妻子。假使有人决意大量娶妾,就会家道离散,亲自遭到困迫,内外亲戚朋友,共同加以嗤笑怪罪。现在的人,全没有准则节cao。父母嫁女儿,就教她妒忌;姑母相见,必以忌妒相劝说。拿挟制丈夫为妇德,以能忌妒为女工。自称是不受人欺负,怕别人笑我。王公还是一心一意,以下的人哪肯有二心?忌妒的心思一产生,妻妾的礼仪就废止了;妻妾的礼仪废止,jianianyin的预兆就兴起了。这是臣下之所以极为怨恨的原因。请求让王公第一品娶八个侍妾,加上妻子以备齐九个女子;称职的二品备齐七个女子;三品、四品备齐五个女子;五品、六品则是一妻二妾。限定在一年内,都令充实数额,如果不能补足数额和对待侍妾不按礼节,使妻子忌妒加以鞭挞,免除所任官职。妻子没有儿子而不娶妾,这是自断后嗣,不能祭祀祖父,请求判定他不孝顺的罪过,拆散遣送他的妻子。臣下的真诚心意,仅仅是为了国家,想要使吉凶无不合乎礼制,贵贱各得其所,减少头领来征集兵士,建立粮仓储蓄来丰富米谷,设置赏赐标准来擒获jianian猾盗贼,实行法典来显示朝廷典章,希望使国家足食足兵,人人信实。又冒昧申述妻妾数目,衹是要使王侯、将相、功臣的子弟,后裔布满朝廷,传位没有穷尽,造就是臣下的心愿。下诏交付有关官员,议论进奏不相同。垄友又说:现在有人生为奴仆,安葬模拟王侯,存亡不同途径,没有节制,堆高坟墓,极力装饰祭祀仪式,邻里以为荣耀,称赞为纯孝。又夫妇的结合,是教化的起点,同食一瓢,足以完成礼仪。然而现在富足的人更为奢侈,新婚夫妇共食的设施,比祭盘还好得多。累鱼成山丘,山上有林木,林木上面。停留鸾乌和凤凰。徒然增加麻烦劳累,终究造成浪费,思考上天意旨,恐怕不是这样。请求从今以后,如果婚葬超过礼制,以违背君命处治,官府不加以纠察弹劾,就与他们一同治罪。 耋友在魏州尹任上多年,以法令约束自己,很有声誉称道。然而性格没有骨气,善于侍奉有权势的人,被正直的人所讥笑。齐厘接受禅让,爵位依条例降低。 元昌的弟弟元孚,字秀和。年轻时有美好的声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人见到元孚,都说:“这人将要评判人物,遣憾我们衰老,来不及见到了。”屡经升迁到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听政,宦官干预政事,元孚于是综合古今著名贤明的后妃事迹,共为四卷,奏上去。调任左丞。 蠕蠕王阿那瓖回国以后,其国百姓正遇大饥荒,相继进入塞内,阿那瓖上奏疏请朝廷赈济。诏令元孚担任北道行台,前往那裹赈济抚恤。元孚陈说应办的事,奏疏说:穿皮衣的人,不曾吃粮食。应该依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