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师范女生日记_第六学期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学期2 (第1/4页)

    第六学期2

    5月5日旅行

    结束了实习,返回离别多日的校园,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而亲切。雨下得很大,咏春被淋了个落汤鸡。舍友没到,咏春进不了屋,只好到任老师处,宇建同其他五人在打牌,见了她的狼狈样不禁哈哈大笑。休息了一会儿,任老师让咏春给他缝袜子。咏春笨手笨脚的,她在家哪干过这个?费了好大劲儿才缝好。

    下午近三点,咏春借了伞,赶去看先阳那帮朋友,因为先前有约,她不能失信。

    道路泥泞不堪,举步维艰。咏春顾不得许多,深一脚浅有脚地往前走。终于到了,迎面碰上徐军。徐军把她让到宿舍,先阳趴在床上睡得正香,徐军挠他的痒痒,逗醒了他。隔壁屋中传来阵阵哭声,有人告诉咏春,那个弹吉他的男孩喝多了酒,不能自已。咏春脑中现出那个忧郁的吉他手的身影。

    大家玩了许久,是彼此认识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他们留咏春吃晚饭,埋怨她每次来都急着走。咏春不好再拒绝,只是不肯做饭,徐军是大家的老大哥,他主动去做了。

    返校途中,碰到一群群赶往县城停车场的同学。原来是毕业班旅游的事在多方努力下终于有了结果,学校租了两辆大客车,今晚出发,目的地是山东泰山。咏春加快了脚步赶回学校,咏春的东西还在任老师处,幸好他还没走。咏春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去追赶队伍。

    晚九时,两辆满载了师范生的大巴车徐徐开动了。

    车内一片黑暗,可同学们毫无睡意,分别了近一个月,本来话就多,再加上这次出行的来之不易,更是兴奋异常。但咏春整整忙了一天,累极了,很快就进入梦乡。

    凌晨三点,车行至古都开封,找了处偏僻的街道停下来休息。

    六点,汽车加过油继续前行。车过开封,四周所见的房屋有了很大的变化,墙壁虽也多是砖砌成的,却有不少茅草房,令人明显感到经济发展的困窘与滞后。兰考附近,泡桐一行行、一列列整齐地守护在田间,这就是焦裕禄曾经奋战的地方,一行行泡桐昭示着他的业绩,是他最好的纪念碑!。看着眼前油绿的庄稼,想起当年荒芜的盐碱地,同一片土地,因了一个人的存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不能不令人感慨,不能不令人对那个人肃然起敬。

    行车途中遇到修路,绕道杞县,据说这里就是成语“杞人忧天”中那个杞人所居之地。下午三点多钟,行至荷泽市,司机停车不走了。同学们颇为不解,老师们赶紧来做工作,说是司机太累了,不能疲劳驾驶,安全第一。

    六日晨,不过五点多钟,大家醒来,咏春吃惊地发现任老师和带队的高主任一言不发,车子驶出停车场径向西开去。同学们都很诧异,有人猜测说是去加油,大家才安静下来。哪知车子并不进加油站,绕出市区仍然向西,走上来时经过的道路。大家立即追问是怎么回事,高主任扭头只说了一句话:“回去,回开封。”

    “什么?”大家都焦急起来,情绪激动。车子仍在飞快地顺着来路行驶,同学们大都敢怒不敢言。宇建起身到前面找高主任,咏春实在忍不住,冲到前面对高主任说:“高老师,停车吧,我们自己自费去泰山!”

    咏春的提议立刻得到响应,后边呼啦啦涌过来七八位男生,东翔、高吉等班里的活跃分子都走了过来。车子被迫停了下来,咏春车上全是八八一班的同学,他们大部分都下了车,连自己的行李包都扛了下来,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之势。任老师一言不发,高主任同司机下了车到一边商量。咏春他们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司机没跑过长途,不知道泰山有多远,经过一天多,知道路途遥远,觉得四百多元的车费要得太低了,高主任又不肯加钱,才决定返回。现在,局面弄成这个样子,高主任只好重新考虑费用问题,他们最后终于就车费问题达成了一致,大家上了车,车子调转方向,向着东方驶去。此刻,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天晴了!”大家兴奋地欢呼起来…

    司机不熟悉路,边走边问。郓城县县政府门前他再次停车问路。这工夫,咏春注意到郓城许多饭店的名字都与《水浒》有关,像“聚义厅饭店”、“宋江饭店”等。

    汽车不久驶入梁山县拳铺乡,经过一家“鲁梁饭店”后,咏春眼前出现了此次旅途中见到的第一座山——梁山。“水浒”的故事难道就发生在这里吗?远望,山腰处光秃秃的,山岩突兀,山顶树木葱郁,但并不高大,似乎是新种的树苗。丛林中一座寺庙式建筑隐约可见,难道那就是“聚义厅”?大家纷纷猜测。此角度看到的梁山很小,就是一小山包。等车子前驶,转至山后侧,才看到它其实绵延很远,山顶修有小亭,这才有点十里梁山的气派!路边现出两家饭店,一名“水泊梁山”一名“杏花村”

    汽车驶过一座拱桥之后,眼前是大片的开阔地,平坦得令人难以置信。这里地势很低,公路远远地高出地面,仿佛行驶在堤坝上。梁山县小安乡宋家村到了,附近有座矮小的山,不知这里是否是“宋江”的老家?道路两边现出片片清澈如镜的水面,水域边生着芦苇,刚一尺多高,没有积水的地方是稻田,让人疑心自己正置身于江南水乡。田野中不时现出些小房子,白色的外墙,接地的部分涂成蓝色,亮丽的红色木门,不知是做什么用的。

    过了东平县新湖乡,在一处三叉路口,汽车拐向通往泰山的公路。道旁,粗大的柳树林立,枝丫奋力地伸向天空,在高处相接,于公路上空形成了美丽的绿色长廊,长廊遮天蔽日,格外清幽。

    东平县城的规模不小。过了县城,眼前的山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